北京建院打造具有“中國靈魂”的品質建筑
發布時間:2021-06-28
北京雁棲湖國際會都(核心島)會議中心
FAST-鳥瞰實景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國家速滑館
北京雁棲湖國際會都(核心島)會議中心
FAST-鳥瞰實景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國家速滑館
城市形象與建筑密不可分。北京城里走一圈,仔細審視,便能從建筑群中,找到城市的發展脈絡。
長安街上,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天安門城樓等建筑比鄰而居,彰顯著首都政治中心的宏偉、莊嚴;國家大劇院、國家美術館、炎黃美術館沉淀著不同文化的底蘊,為文化中心建設增色添彩;中國科學技術館、國電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騰訊北京總部書寫著創新發展的傳奇故事,綻放著科技中心的魅力;北京雁棲湖國際會都(核心島)會議中心逐漸發展為國際會議的首選地,展現與世界共享共榮的大國風度……
這些建筑默默守護著北京的全面發展與繁榮,背后的設計者便是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建院”)。北京建院與新中國在同一日誕生,共同成長,至今已滿七十載。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多方位國家建設、改革開放,國家發展的每個歷史時期都留下了北京建院的足跡與成果。期間,從綠色建筑走到智慧建筑,從“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北京建院始終秉持“建筑服務社會,設計創造價值”的理念,用設計為社會發展留下珍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服務
政治中心
自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建院持續不斷地研究并參與代表國家形象的標志性建筑設計,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十大建筑中的八個,到天安門廣場建筑群及長安街沿線建筑群,用大國匠心雕琢著體現國家和民族精神力量的建筑作品。
每當國家重大政治事件發生,人民大會堂就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的焦點。作為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大慶十大建筑之一,人民大會堂建于1959年,由萬人大會堂、宴會廳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樓三部分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會堂建筑。
人民大會堂將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性相結合,與天安門城樓和廣場取得了協調一致又創新的效果。按照周恩來總理提出的“適用、堅固、經濟、美觀”的指導思想,適用性強,堅固抗震,大氣端莊,融合中西傳統建筑藝術。
北京建院全程參與了以人民大會堂為代表的天安門廣場建筑群從規劃到單體的一系列設計,包括天安門城樓(落架修繕)、觀禮臺、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國旗基座、廣場改造、全國人大常委辦公樓、全國人大常委會議廳改擴建等一系列工程。天安門廣場建筑群凝聚了建設者的無窮智慧和辛勤汗水,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服務
文化中心
國家大劇院是中國最高藝術表演中心,民族文化宮是五十六個民族文化的集散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示著我國的革命軍事歷史。有著設計之魂的北京建院,在設計文化類建筑時,將功能性與藝術性自然融合。
國家大劇院主體建筑是一幢由曲線構成的巨大超橢球殼體,通透的玻璃如同舞臺拉開的幕布??傮w規劃融合了水、綠色空間和人性化建筑的三大主要元素,共同形成了精美和諧的整體。內部設有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及小劇場。根據四個觀眾廳預定的音質設計目標、觀眾廳的空間、追求的裝飾風格不同,各自采用了獨特的設計,使聲學構造設計完美地融合于環境視覺效果之中。
在炎黃藝術館設計上,北京建院在色彩組合和屋頂造型嘗試了創新性突破。屋頂兼顧現代生活、文化傳統和地方特色,看似簡單的斗拱大屋頂細部表達,頗有耐人尋味的藝術品位。“斗拱”母題的運用,是功能和形式的統一,體現美術館和博物館文化藝術內涵。色彩控制恰到好處,屋頂采取凝重的青紫色,陽光下泛褚紫,墻面和基座采用花崗石材本色,淡雅輕靈,細部裝飾和質感與大屋頂對比,形成一粗一細、一冷一暖,遠可觀、近可觸的藝術佳境,特別是在處理繼承和創新、傳統和現代的創作原則問題上、設計者提出傳統基因的挖掘、克服了簡單的浮淺的傳統構件復制。
服務
國際交往
首都北京是國際交往中心,從釣魚臺國賓館、北京飯店、外交公寓到APEC峰會主會場,北京建院在服務國家重要國際交往活動中,始終用國際語言演繹中華文化的自信。
從建成那一刻起,北京雁棲湖國際會都(核心島)會議中心一直在散發它服務國際交往的實力和魅力。坐落于懷柔區美麗的雁棲湖心雁棲島內,會議中心成功承接了2014年北京第22屆APEC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以及2017年第1屆、2019年第2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領導人圓桌峰會。
會議中心建筑形態探索“國際語境背景下之中國印象”,用現代建筑工業化語言傳遞“鴻雁展翼,漢唐飛揚”的建筑場所意境。屋檐轉角沖翹高遠通達,幕墻線條洗練明確,兩翼庭院雅致疏朗,體現出氣宇軒昂與卓爾不群的格局與品相,尋求科技生態與人文意向的雙重表述。建筑位于雁棲島中央,周圍的酒店群落成環繞之勢。場地北高南低,建筑融入環境,順應地勢設置北高南低兩個主入口,巧妙解決主賓雙方流線問題。
服務
科技創新
在科技創新蓬勃發展的時代,北京建院為國家基礎科研事業,高科技園區、科技場館及科技企業的建設提供堅實技術支持。
“中國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敏感的射電望遠鏡。對這一巨大復雜的科學儀器的建造結構設計,北京建院攻艱克難,通過近46萬塊三角形單元拼接成球冠形主反射面,突破了射電望遠鏡“百米極限”口徑的困境,實現建筑結構設計在天文科技領域的突破。
騰訊北京總部位于北京市上地中關村(000931,股吧)軟件園二期,由兩棟獨立的建筑組成,從高處俯瞰,騰訊北京總部就好像一個超大的立方體,簡約的形態展示了建筑的穩固性與力量感;底部的切角締造了輕盈的視覺效果,令建筑仿佛從地面冉冉升起一般;三角形的庭院令巨大的樓層更加豐富多樣、趣味十足。
服務
雙奧城市
北京是世界上第一個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奧運項目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百年奧運夢想。
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選址于北京城市中軸線的北端,中軸、綠軸、水軸三條相互滲透的軸線和一座下沉花園成為這一區域設計的最大特色。中軸景觀大道西側是樹陣景觀帶,林下設有豐富的休閑空間。具有中國傳統元素特色的下沉式花園也位于中軸西側,七個院落截取了皇城的城市片段。貫穿南北的水系自然曲折,與森林公園的奧海共同形成完整的龍型水系,并創新應用了生態型水質凈化系統。
如今,借2022冬奧的東風,一批冰雪運動建筑也在崛起。國家速滑館是北京賽區唯一新建場館。北京建院發揮體育建筑領域的優勢技術,以協同設計平臺為依托,全專業采用BIM技術。完成了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和創下世界之最的1.2萬平方米冰面等難度極大的設計工作??紤]到體育場館在賽后市民的使用運營狀況,北京建院的設計團隊將探索多年的“綠色”“智能”新理念,應用到冬奧體育場館中,構筑體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專業設計和維護體系,向世界輸出新時代的中國體育價值觀。
服務
聯通世界
從首都機場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京建院見證了首都民航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實踐中,北京建院不斷刷新航站樓設計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突破,其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被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服務于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和雄安新區這座“千年大計”之城,總建設面積140萬平方米,旅客年吞吐量可達到7200萬人次。走進航站樓,白色主色調中,C形柱與屋頂裝飾板形成高大空間。吊頂從側面到頂面連續變化,形成“如意祥云”的肌理,與地面拼花石材的“繁花似錦”和浮島墻面的“流光溢彩”上下呼應。置身新機場,除了空間設計的美感,中心區層間隔震技術也是項目最大的亮點,這一技術屬國內首創,層間隔震技術的應用有效緩解了地下軌道運行的震動對于航站樓運行的影響。雙層出發雙層到達的設計,令環繞機場的4條高速、地下高鐵、地鐵、城際鐵路等軌道線所帶來的交通便利可以發揮更強大的區域輻射能力,通過綜合交通體系為乘客提供最大便利。
服務
“一帶一路”
1958年至今,北京建院設計的海外項目有100余項,涉及40多個國家。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北京建院積極支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筑事業發展,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精美建筑。卡塔爾盧賽爾體育場作為2022年世界杯主體育場,它的設計既要滿足建筑功能需求,又要保證安全和性能,這對于結構設計要求很高。北京建院在此項目中進行了復雜的鋼結構、索結構和膜結構設計,同時在結構體系、設計方法等多方面完成了多項重大創新。
緬甸國際會議中心根據緬甸政府的使用要求,在高效、合理地組織基本功能布局、人流與車流組織、內部交通流線的基礎上,著重在生態設計與地域性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柬埔寨政府辦公樓為柬埔寨重要的行政辦公建筑,在設計中,采用中軸對稱的布局,以會議區的中心塔作為型體中心,左右的辦公樓,自下而上間形成“口”字型圍合,三者之間穿插室外連廊,形成豐富的視覺效果,既有獨立而突出的造型,也反映了柬埔寨特有的文化傳統及時代感。
此外,北京建院還參與了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辦公樓、斯里蘭卡國家醫院門診樓、孟加拉孟中友誼展覽中心等援“一帶一路”國家建筑建設項目,援白俄羅斯國際標準游泳館模型已經揭牌,即將開建。
服務
創新領航者
北京建院一直致力于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位于朝陽公園西南角的鳳凰中心就是典型代表之一。鳳凰中心集公共藝術、媒體辦公、演播制作為一體的高端文化創意中心,造型為取義“莫比烏斯環”的異形連續多曲面形體,不同功能的空間被包裹在一個具有生態功能的玻璃外殼內。北側為演播功能,南側為辦公功能。兩者之間形成對公眾開放的互動體驗空間,并與城市環境形成和諧的關系。
鳳凰中心還系統解決了數字科技與建筑產業深度融合問題。利用大數據的理念和幾何控制的方法,鳳凰中心形成了中國人自己的數字化設計“樣本”,實現了中國數字化設計的升級換代,推動了國內建筑行業的進步。
2011年,鳳凰中心被設計網站designboom評為年度世界十大文化建筑,2013年參加威尼斯建筑雙年展,被美國建筑學會《ARCHITECT》雜志專題報道評價為“現代建筑創新的接力棒已到中國手中,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信號”。
北京雁棲湖國際會都(核心島)會議中心
FAST-鳥瞰實景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國家速滑館
北京雁棲湖國際會都(核心島)會議中心
FAST-鳥瞰實景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國家速滑館
城市形象與建筑密不可分。北京城里走一圈,仔細審視,便能從建筑群中,找到城市的發展脈絡。
長安街上,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天安門城樓等建筑比鄰而居,彰顯著首都政治中心的宏偉、莊嚴;國家大劇院、國家美術館、炎黃美術館沉淀著不同文化的底蘊,為文化中心建設增色添彩;中國科學技術館、國電新能源技術研究院、騰訊北京總部書寫著創新發展的傳奇故事,綻放著科技中心的魅力;北京雁棲湖國際會都(核心島)會議中心逐漸發展為國際會議的首選地,展現與世界共享共榮的大國風度……
這些建筑默默守護著北京的全面發展與繁榮,背后的設計者便是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北京建院”)。北京建院與新中國在同一日誕生,共同成長,至今已滿七十載。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多方位國家建設、改革開放,國家發展的每個歷史時期都留下了北京建院的足跡與成果。期間,從綠色建筑走到智慧建筑,從“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北京建院始終秉持“建筑服務社會,設計創造價值”的理念,用設計為社會發展留下珍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服務
政治中心
自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建院持續不斷地研究并參與代表國家形象的標志性建筑設計,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十大建筑中的八個,到天安門廣場建筑群及長安街沿線建筑群,用大國匠心雕琢著體現國家和民族精神力量的建筑作品。
每當國家重大政治事件發生,人民大會堂就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的焦點。作為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大慶十大建筑之一,人民大會堂建于1959年,由萬人大會堂、宴會廳和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樓三部分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會堂建筑。
人民大會堂將中國傳統元素與現代性相結合,與天安門城樓和廣場取得了協調一致又創新的效果。按照周恩來總理提出的“適用、堅固、經濟、美觀”的指導思想,適用性強,堅固抗震,大氣端莊,融合中西傳統建筑藝術。
北京建院全程參與了以人民大會堂為代表的天安門廣場建筑群從規劃到單體的一系列設計,包括天安門城樓(落架修繕)、觀禮臺、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國旗基座、廣場改造、全國人大常委辦公樓、全國人大常委會議廳改擴建等一系列工程。天安門廣場建筑群凝聚了建設者的無窮智慧和辛勤汗水,是中華民族的瑰寶。
服務
文化中心
國家大劇院是中國最高藝術表演中心,民族文化宮是五十六個民族文化的集散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示著我國的革命軍事歷史。有著設計之魂的北京建院,在設計文化類建筑時,將功能性與藝術性自然融合。
國家大劇院主體建筑是一幢由曲線構成的巨大超橢球殼體,通透的玻璃如同舞臺拉開的幕布??傮w規劃融合了水、綠色空間和人性化建筑的三大主要元素,共同形成了精美和諧的整體。內部設有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及小劇場。根據四個觀眾廳預定的音質設計目標、觀眾廳的空間、追求的裝飾風格不同,各自采用了獨特的設計,使聲學構造設計完美地融合于環境視覺效果之中。
在炎黃藝術館設計上,北京建院在色彩組合和屋頂造型嘗試了創新性突破。屋頂兼顧現代生活、文化傳統和地方特色,看似簡單的斗拱大屋頂細部表達,頗有耐人尋味的藝術品位。“斗拱”母題的運用,是功能和形式的統一,體現美術館和博物館文化藝術內涵。色彩控制恰到好處,屋頂采取凝重的青紫色,陽光下泛褚紫,墻面和基座采用花崗石材本色,淡雅輕靈,細部裝飾和質感與大屋頂對比,形成一粗一細、一冷一暖,遠可觀、近可觸的藝術佳境,特別是在處理繼承和創新、傳統和現代的創作原則問題上、設計者提出傳統基因的挖掘、克服了簡單的浮淺的傳統構件復制。
服務
國際交往
首都北京是國際交往中心,從釣魚臺國賓館、北京飯店、外交公寓到APEC峰會主會場,北京建院在服務國家重要國際交往活動中,始終用國際語言演繹中華文化的自信。
從建成那一刻起,北京雁棲湖國際會都(核心島)會議中心一直在散發它服務國際交往的實力和魅力。坐落于懷柔區美麗的雁棲湖心雁棲島內,會議中心成功承接了2014年北京第22屆APEC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以及2017年第1屆、2019年第2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領導人圓桌峰會。
會議中心建筑形態探索“國際語境背景下之中國印象”,用現代建筑工業化語言傳遞“鴻雁展翼,漢唐飛揚”的建筑場所意境。屋檐轉角沖翹高遠通達,幕墻線條洗練明確,兩翼庭院雅致疏朗,體現出氣宇軒昂與卓爾不群的格局與品相,尋求科技生態與人文意向的雙重表述。建筑位于雁棲島中央,周圍的酒店群落成環繞之勢。場地北高南低,建筑融入環境,順應地勢設置北高南低兩個主入口,巧妙解決主賓雙方流線問題。
服務
科技創新
在科技創新蓬勃發展的時代,北京建院為國家基礎科研事業,高科技園區、科技場館及科技企業的建設提供堅實技術支持。
“中國天眼”是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敏感的射電望遠鏡。對這一巨大復雜的科學儀器的建造結構設計,北京建院攻艱克難,通過近46萬塊三角形單元拼接成球冠形主反射面,突破了射電望遠鏡“百米極限”口徑的困境,實現建筑結構設計在天文科技領域的突破。
騰訊北京總部位于北京市上地中關村(000931,股吧)軟件園二期,由兩棟獨立的建筑組成,從高處俯瞰,騰訊北京總部就好像一個超大的立方體,簡約的形態展示了建筑的穩固性與力量感;底部的切角締造了輕盈的視覺效果,令建筑仿佛從地面冉冉升起一般;三角形的庭院令巨大的樓層更加豐富多樣、趣味十足。
服務
雙奧城市
北京是世界上第一個舉辦過夏季奧運會,又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雙奧之城”,奧運項目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百年奧運夢想。
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選址于北京城市中軸線的北端,中軸、綠軸、水軸三條相互滲透的軸線和一座下沉花園成為這一區域設計的最大特色。中軸景觀大道西側是樹陣景觀帶,林下設有豐富的休閑空間。具有中國傳統元素特色的下沉式花園也位于中軸西側,七個院落截取了皇城的城市片段。貫穿南北的水系自然曲折,與森林公園的奧海共同形成完整的龍型水系,并創新應用了生態型水質凈化系統。
如今,借2022冬奧的東風,一批冰雪運動建筑也在崛起。國家速滑館是北京賽區唯一新建場館。北京建院發揮體育建筑領域的優勢技術,以協同設計平臺為依托,全專業采用BIM技術。完成了規模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和創下世界之最的1.2萬平方米冰面等難度極大的設計工作??紤]到體育場館在賽后市民的使用運營狀況,北京建院的設計團隊將探索多年的“綠色”“智能”新理念,應用到冬奧體育場館中,構筑體育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專業設計和維護體系,向世界輸出新時代的中國體育價值觀。
服務
聯通世界
從首都機場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京建院見證了首都民航事業的跨越式發展。實踐中,北京建院不斷刷新航站樓設計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突破,其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被稱為新“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服務于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和雄安新區這座“千年大計”之城,總建設面積140萬平方米,旅客年吞吐量可達到7200萬人次。走進航站樓,白色主色調中,C形柱與屋頂裝飾板形成高大空間。吊頂從側面到頂面連續變化,形成“如意祥云”的肌理,與地面拼花石材的“繁花似錦”和浮島墻面的“流光溢彩”上下呼應。置身新機場,除了空間設計的美感,中心區層間隔震技術也是項目最大的亮點,這一技術屬國內首創,層間隔震技術的應用有效緩解了地下軌道運行的震動對于航站樓運行的影響。雙層出發雙層到達的設計,令環繞機場的4條高速、地下高鐵、地鐵、城際鐵路等軌道線所帶來的交通便利可以發揮更強大的區域輻射能力,通過綜合交通體系為乘客提供最大便利。
服務
“一帶一路”
1958年至今,北京建院設計的海外項目有100余項,涉及40多個國家。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北京建院積極支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筑事業發展,造就了一個又一個的精美建筑。卡塔爾盧賽爾體育場作為2022年世界杯主體育場,它的設計既要滿足建筑功能需求,又要保證安全和性能,這對于結構設計要求很高。北京建院在此項目中進行了復雜的鋼結構、索結構和膜結構設計,同時在結構體系、設計方法等多方面完成了多項重大創新。
緬甸國際會議中心根據緬甸政府的使用要求,在高效、合理地組織基本功能布局、人流與車流組織、內部交通流線的基礎上,著重在生態設計與地域性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柬埔寨政府辦公樓為柬埔寨重要的行政辦公建筑,在設計中,采用中軸對稱的布局,以會議區的中心塔作為型體中心,左右的辦公樓,自下而上間形成“口”字型圍合,三者之間穿插室外連廊,形成豐富的視覺效果,既有獨立而突出的造型,也反映了柬埔寨特有的文化傳統及時代感。
此外,北京建院還參與了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辦公樓、斯里蘭卡國家醫院門診樓、孟加拉孟中友誼展覽中心等援“一帶一路”國家建筑建設項目,援白俄羅斯國際標準游泳館模型已經揭牌,即將開建。
服務
創新領航者
北京建院一直致力于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位于朝陽公園西南角的鳳凰中心就是典型代表之一。鳳凰中心集公共藝術、媒體辦公、演播制作為一體的高端文化創意中心,造型為取義“莫比烏斯環”的異形連續多曲面形體,不同功能的空間被包裹在一個具有生態功能的玻璃外殼內。北側為演播功能,南側為辦公功能。兩者之間形成對公眾開放的互動體驗空間,并與城市環境形成和諧的關系。
鳳凰中心還系統解決了數字科技與建筑產業深度融合問題。利用大數據的理念和幾何控制的方法,鳳凰中心形成了中國人自己的數字化設計“樣本”,實現了中國數字化設計的升級換代,推動了國內建筑行業的進步。
2011年,鳳凰中心被設計網站designboom評為年度世界十大文化建筑,2013年參加威尼斯建筑雙年展,被美國建筑學會《ARCHITECT》雜志專題報道評價為“現代建筑創新的接力棒已到中國手中,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的信號”。